医生提醒:这些信号别忽视
发布日期:2025-11-13 14:55
来源:
字体:
□新畿辅-保定晚报通讯员 晓洁 刘昱衡
“大夫,我头和手抖了30年,最近突然变严重,连筷子都拿不住了。” 近日,60多岁的王女士来到市第一中心医院神内一科帕金森神经调控与评估门诊,语气满是焦急。
据王女士描述,她的手抖始于30多年前,抬手、拿东西时会抖,伴有轻微的头抖,少量饮酒后能减轻,因其父亲有手抖,一直以为是和遗传有关,就没当回事,也没到医院正规诊治。可5天前感冒后,情况变糟了:头抖时间变长,手不动时也会抖,系扣子、吃饭这些小事都做不了,她害怕自己得了帕金森病,因此赶忙到医院就诊。
接诊的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刘露先让王女士临摹了“阿基米德螺旋”,这是一种排除常见的特发性震颤的检查。结果发现,与特发性震颤的节律性抖动不同的是,她画的线条毫无规律。为了弄清手抖的原因,刘医生将患者收入院并进行系列检查。经过详细的查体发现,王阿姨的瞳孔比常人小,对光反应也迟钝——这和常见的手抖患者不一样。头颅核磁结果提示她大脑里的“脑白质”病变严重,还出现了罕见的“绸带征”。认知测试也显示,她的记忆力和反应力比同龄人差一些。最终,基因检测找到“真凶”——王阿姨患上了“神经元包涵体病”。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变性病。这种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了手抖,还可能表现为排尿困难、便秘、消化不良、头晕、出汗异常、肢体无力、怕冷、长期慢性干咳,甚至记忆力下降、帕金森综合征等。
据了解,瞳孔变小、不典型的震颤常常为神经元包涵体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头颅核磁“绸带征”的影像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病理或基因检测是确诊该病的重要依据。这种病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虽不能根治,但尽早治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据悉,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开设了帕金森神经调控与评估门诊,拥有专业的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病团队,团队中多名医生曾到北京宣武医院进修,不仅能针对帕金森及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规范诊治,还能联合神经外科、康复科、心理科等多科室一起为需要行手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医生在此提醒:手抖不都是小毛病,要是没有规律,或伴随瞳孔变小、记性变差,一定要尽早到专科门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