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主办

打柴季

打柴季

发布日期:2025-11-10 22:00

来源:

字体:

□顾俊文

从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一般是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俗称“冬三月”,属于农闲季节。但过去在我的家乡,人们却闲不下来,放下锄头铁锨,拿起斧头镰刀,天天上山打柴,以备足过年与来年做饭的柴火。故而,这段时间正是乡亲们的“打柴季”。

我生活的那个小村庄四周全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而且大都陡峭险峻,这就给打柴增加了很大难度。打柴人腰里系一根皮带,插着斧头或镰刀,肩头挎着一根长长的大绳,成群结队地绕行在山峦间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长蛇蜿蜒而行。

打柴分两种,一种是用斧头砍伐质地较硬的木柴,比如荆子和野桃树野杏树等,它们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砍伐者都是身强力壮的成年人,另一种是用镰刀割下质地柔软的茅草。茅草生在阳面或阴面地势较缓的山坡上,割茅草的多是少年儿童。

硬质木柴耐烧,后劲大,火焰也旺,但砍伐起来危险系数较高,村里发生过砍伐者从悬崖上掉下来摔死摔伤的惨剧。故而,我16岁那年多次要求砍硬质木柴都遭到母亲严词拒绝,直到18岁了,母亲才让我带着斧头上山,还千叮咛万嘱咐。

其实,即便是在地势较缓的山坡上割茅草,如果不小心也会发生意外,特别是下过雪后,山坡非常光滑,一脚蹬不牢靠就会从山顶滑到山脚下摔倒。我曾经滑下去几次,好在山坡上茅草厚实,就像铺了一层棉被,倒不至于摔坏,但惊吓是免不了的。有些调皮孩子故意从山坡上滚下去,虽然弄得满身草屑和残雪,但却快活极了,哈哈大笑。乡下孩子玩耍的项目少,在打柴中寻找乐子正是童趣的最好体现。

打柴虽然是重体力劳动,但却不是最累的,最累的是背着柴火下山。砍荆子之类硬质木柴一般是三大捆,120斤左右,割茅草是6大捆,90斤左右,小孩子割得少,也有四五十斤。这些柴火背在脊背上就像压着一座小山,在山峦之间的羊肠小道上蹒跚而行,真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背柴人最怕跌倒,因为人一倒,背上的柴火就会拽着人滚下山去。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山风大时,后面的人就会紧紧抓住前面人的大绳,一个连着一个。这时候,不管山上有多少人,就会形成一个整体,成为“团结就是力量”的最好阐释。直到从山上平安下来了,大家才敢松开手缓口气,把心放到肚里去。

打柴季涌现出好多打柴高手。村东的张大伯,年轻时不论砍柴还是割柴都是全村产量最高纪录的保持者。他生得膀大腰圆,力气自然是有,不可思议的是身轻如燕,上山下山动作利索。他最显著的特点是脚下功夫高,那张大脚片子踩到石岩上竟然毫无声息,人送绰号“一朵云”。就因为这一点,村里最漂亮的荣子姑娘嫁给了他。直到现在,张大伯还常常自豪地说,俺打柴打出个好媳妇。

打柴从农历十月上旬一直延续到腊月二十二。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进入年关,各家各户用打来的柴火烧制过年的食物,打柴季告一段落。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

保定市人民政府 保定人大 保定市发改委 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保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保定市政务服务网

保定公安网 保定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