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主办

针线笸箩

针线笸箩

发布日期:2025-07-03 14:28

来源:www.bdall.com

字体:

□张彦庆

记得小时候,母亲除了每天下地劳动,伺候我们吃喝,还有做不完的针线活,针线笸箩常伴她左右。

笸箩里总是满满的,剪刀、顶针、纳鞋底的锥子、各式针线、夹着鞋样的旧书、织了一半的毛衣、待缝补的衣服,还有个扫炕的笤帚疙瘩。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的中午,母亲不顾天气燥热和刺耳的蝉鸣,脖子上搭一条擦汗的毛巾,端出笸箩,坐在门口的老榆树下搓麻绳、纳鞋底,为家里人准备过冬的棉衣棉裤。冬天日短夜长,吃过晚饭,母亲将笸箩放在炕桌上,拨亮煤油灯,搓搓冻得通红的双手,给我们做袖头、织毛衣,缝补穿破的衣服。常常一觉醒来,母亲还在低头飞针走线地忙碌着。

母亲喜欢拿笸箩里的物件打比方教育我们。谁的作业没完成、考试没考好,母亲会说:“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只能像我围着锅台转、端着笸箩转。”要么,她会指着夹鞋样的旧书说:“像我似的当个‘睁眼瞎’,这么厚的书,一个字也不认识。”我们遇到了不会做的应用题,母亲会指着笸箩里的麻线团说:“做事就像拆线团,越急越容易打结,耐心慢慢做总会找出头绪。”当然,我和弟弟跟小伙伴们打了架,也没少挨母亲的笤帚疙瘩,不过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笤帚落在屁股上“啪啪”响,可并没有多疼。

笸箩有时候也会带给我们惊喜,杂乱的针头线脑间,不时埋着一个苹果、一只梨、一把花生、几颗红枣,都是邻居大妈大婶串门时拿过来的,母亲自然舍不得吃,全部留给我们兄妹。也因如此,每天放学后我都忍不住到笸箩前瞅上几眼,弟弟和妹妹还会上手翻腾一番,不止一次地打翻笸箩,被针扎了手指。

我升初中那年,家里买了台缝纫机,很大程度减轻了母亲做针线活的辛劳。再后来,随着我们兄妹长大成人和家里经济条件的好转,衣服、鞋帽开始买现成的,更没人再穿带补丁的衣服,曾备受关注的针线笸箩也变得落寞,常常被丢在炕梢,几天也没人瞅上一眼。

日子不禁过,一晃母亲已近8旬。不知从何时起,笸箩里所盛的东西变成了老花镜、降压药、止疼片、老年手机、颈椎敲打锤,还有一本装满我们兄妹照片的相册。

假期回家,见母亲正在炕上带着老花镜翻看相册,我在她旁边站了足足两分钟,她竟丝毫没有察觉。忽然明白,这笸箩里盛载的是母亲年轻时为儿女的日夜操劳,还有暮年时的无尽牵挂。

[编辑:王易辰]
友情链接

保定市人民政府 保定人大 保定市发改委 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保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保定市政务服务网

保定公安网 保定市生态环境局